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集體強不強,全靠領頭羊。”實施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車頭”強不強,往往影響著一個縣、一個鄉、一個村的發展,只有不斷加強黨的領導,才能凝聚起實施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近年來,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緊緊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目標要求,找準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的切入點和著力點,細化推進措施,發揮組織優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取得了新成效。
固本
建強組織體系根基
八月的治多縣,風輕云淡。走進加吉博洛鎮改查村,一排排整齊的小院,窗明幾凈,一條條干凈整潔的硬化路,平坦整潔……
“現在村里給我們交養老保險,年底了還有村集體分紅,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改查村的牧民尼瑪才仁開心地說,這多虧我們有一個好的“兩委”班子,有他們在,我們就踏實。近年來,治多縣堅持把組織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工程”,以鄉鎮、村為重點,建強組織,選好班子,夯實基礎,不斷筑牢鄉村振興的戰斗堡壘。
目前,全縣鄉鎮領導班子換屆后,平均年齡從換屆前的37.24歲降至33.43歲,具有大學學歷的47名,占比78.33%;研究生學歷6名,占比10%,選拔配備女干部18名,占比16.67%。成功選出一批政治素質硬、品行作風端、年齡結構優、文化素質優的領導班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治多縣各級黨組織不斷加強黨的領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旗幟鮮明地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各級黨組織書記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牢固樹立“抓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的理念,黨建引領各項工作意識更加深入人心;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更加主動明顯,黨在基層牧區群眾基礎更加深厚穩固。
治多縣委副書記張永強說:“基層黨建工作要上下‘一盤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要讓黨員干部不斷增強斗爭本領,使思想、能力、行動緊跟時代前進步伐、緊跟事業發展需要,做好老百姓的‘服務員’。”
近年來,治多縣牢固樹立“抓基層與打基礎并重、支部增效和黨員肅紀并進、規范建設和創新賦能并舉、整體提升與多點開花并聯”的工作思路,分領域推進農牧區黨建、“兩新”組織黨建、機關黨建,采取“整體謀劃、點狀布局,系統推進、全域提升”的辦法,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取得新突破,再上新臺階。
錘煉
以人才活水激活發展活力
農村富不富,關鍵靠支部。而鄉村振興,關鍵在人。
兩年來,治多縣委組織部在選人標準上,把“政治素質好、大局意識強、干事有激情、遇硬能攻堅、熱愛基層工作”作為雷打不動的硬性條件,立足實際,真正把最合適的干部列為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初步人選。最后根據人選的工作經歷、平時表現、工作業績和專業特長經過反復甄選,共選派第一書記27名,駐村工作隊員61名,覆蓋了全縣20個村、6個社區。
近段時間,治多縣治渠鄉“振沖”路段因下雨天,出現小型山體滑坡,給牧民群眾的出行和畜牧生產帶來不便。
治渠鄉黨委書記東周扎西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組織全鄉黨員,開始對路面進行清理,F場,黨員們各個精氣十足,有的手里拿著鐵鎬,有的徒手搬著石塊……就這樣在眾人齊心協力下,短短兩天時間,路面就恢復如初,路過的牧民群眾紛紛為黨員點贊。
“感謝政府給我們安排了這么好的書記,他和村里的黨員時刻都想著我們,給我們牧民辦了不少實事。”治渠鄉同卡村牧民強達松加說。
選對人,還要繼續踏實地干事。治多縣把鄉村振興專題培訓計劃納入縣委黨校教學計劃,作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重要內容,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模式,保證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包村干部及時學習最新政策法規,以扎實的理論基礎當好鄉村振興的領路人。
治多縣委組織部部長馬蘭說:“治多縣把基層和實踐一線作為培養人才、鍛煉干部的重要平臺,大力實施人才振興工程。扎實開展村干部主題活動,引導鄉村干部上任即實干、開局即沖刺,解決了一系列村組道路維修、環境衛生整治、特色產業培育等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治多縣堅持把“富腦袋”和“富口袋”一起抓,先后舉辦優秀年輕干部政治素質和能力提升培訓班、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鄉村黨組織書記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培訓班等縣級示范培訓班。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機制,構建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體系。
發展
因地制宜富民強村
近年來,治多縣高度重視村集體經濟發展,多渠道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村集體經濟發展取得初步成效,發展趨勢良好。
因地制宜,“一村一品”促提升。各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立足自身具備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廣泛聽取黨員、牧民代表的意見建議精準立項。
馬蘭說:“立新鄉扎西村、崗察村,扎河鄉口前村、瑪賽村、治賽村,治渠鄉江慶村、同卡村,多彩鄉拉日村立足當地優質的牦牛、藏羊養殖品種、豐茂的水草等養殖資源,實施畜牧養殖項目,增收穩定。而多彩鄉達生村抓住了本村有利的地域優勢可開發挖掘優質、品相好的奇石的特點,利用項目資金創辦玉石加工廠。根據當前本地畜產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尤其是本地區的優質牛羊肉在市場極為暢銷,扎河鄉大旺村、多彩鄉聶恰村、索加鄉君曲村在縣城建設畜產品銷售點,不僅能合理調整產業結構,也解決了部分牧民的就業問題。”
八月,在立新鄉扎西村新修建的智能溫棚內,看到種植的油白菜、辣椒、油麥菜、上海青、西紅柿、菜瓜、黃瓜等十余種蔬菜,長勢喜人。
立新鄉以種植產業為載體,積極探索產業轉型的新路子,組織青年創業者深入推進“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大力發展本地蔬菜種植產業。通過整合優勢,有效提高了本地綠色蔬菜的產量和質量,既增加了當地牧戶的收入,也滿足了鄉鎮以及周邊縣城對本地有機綠色蔬菜的需求。
治多縣積極引導各村走準走實多元化發展路子,鼓勵發展實體經濟,切實提高村集體經濟發展實效,降低村集體經濟發展風險。例如,治渠鄉治加村緊跟時代發展方向,建設本土特色產品實體銷售點及電商直播基地,依托短視頻平臺直播帶貨及實體店營銷方式實現集體經濟增收,有效拓寬了增收渠道。
治多縣還大力支持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牧民變股民、村集體變股東,解決了產業發展缺資金、缺技術、缺市場、產業分散不成規模,缺少集體經濟的問題。目前全縣共有17個村級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其中5個省級示范社,完成股份制改造的生態畜牧業合作社5個,畜牧業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農牧戶比重達到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