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發展和安全,是一個國家、民族生存與進步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時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青海的生態安全地位、國土安全地位、資源能源安全地位顯得更加重要。”諄諄囑托,為我們牢固樹立青海安、國家安的大局意識,更好地統籌發展和安全指明了前進方向。
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發展和安全互為條件,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只有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經濟社會才能持續健康發展。沒有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一切發展都無從談起。同時,發展是安全的保障,歷史和實踐都雄辯地證明了只有持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只有雄厚的發展基礎,才能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立足“兩個大局”,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更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既要以安全促發展,又要以發展保安全,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在努力營造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上下功夫。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牢把握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深入貫徹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四地”建設為載體,善于用政治眼光觀察分析經濟社會問題,打好財稅金融、穩投資促消費、穩外資外貿、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久裆日“組合拳”,全力穩住經濟大盤。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保證量的合理增長,又促進質的穩步提升,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守住安全生產底線,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努力營造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上下功夫。穩定祥和的社會環境,是青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安居樂業是各族群眾的共同心愿。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為發展厚植根基,也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提供保障。著力從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災害防治能力提升等方面著手,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持續推出新的惠民便民措施,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扎實開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秉持“大治理”“大平安”理念,織牢安全網、提升安全感。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導向,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著力強化國家安全戰略要地功能,確保政治更安全、社會更安定、人民更安寧,讓高原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滿平安祥和。
在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上下功夫。一個地方要實現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須有良好政治生態。實踐證明了政治生態清明,就會弊絕風清、心齊氣順,為干事創業創造良好環境。奮進新征程,毫不動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從嚴、堅持經常,切實落實好管黨治黨責任意義重大。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應切實加強作風建設,用心學習、自覺對照、認真遵守省委出臺的《若干措施》,真正形成嚴的氛圍、好的風氣。緊密結合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聚焦鄉村振興等持續發力,以自我革命精神為引領,加強政治引領,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堅持“嚴”的主基調,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推動現代化新青海建設不斷取得新進步。
我們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堅定信心,發揚歷史主動精神,迎難而上,敢于斗爭,砥礪前行,奮發有為,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擔當作為、求真務實,切實承擔起分內的職責,防止各類“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發生,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