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 / 青海新聞

    “萬里長江第一縣”的環保故事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程宦寧 張子涵 李曉慧    發布時間:2022-08-29 07:06    編輯:包拓業

    治多攝影家協會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被稱為“人類生命的禁區”和“地球第三極”。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位于此處,地處三江源核心區,不僅享有“萬里長江第一縣”的美譽,也是全國主體民族比例最高、海拔最高、人均占有面積最大、生態位置極其重要的縣域之一,長江正源沱沱河在這里發源,還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地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治多縣天藍、草綠、水清,有看不夠的綠水青山,講不完的環保故事。

      以為民初心,行環保使命

      治多縣索加鄉是可可西里所在地,長江三大源頭均流經此鄉。區域內的煙瘴掛峽谷里棲息著雪豹、棕熊、狼等珍稀野生動物,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生物多樣性“孤島”。

      20世紀90年代,莫曲村黨支部書記香巴求培帶領牧民群眾成立了煙瘴掛保護區,開展巡護工作,防止盜獵、盜采、盜挖。一干就是28年,28年的堅持和付出,讓煙瘴掛成為了野生動物的天堂。

      “28年并不長,杰桑·索南達杰曾用生命守護可可西里,他是我們的榜樣,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地地道道的牧民之子,保護生態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香巴求培很早就意識到保護煙瘴掛必須要減少人類擾動,這樣才能阻止土地退化、動植物減少,為子孫后代留下一方凈土。

      “1993年有退牧還草工程和草山承包政策,就給原本定居在這里的5戶牧民重新分配了草場,生態環境得到更好的保護,野生動植物也有了更清凈的環境。”香巴求培回憶說,他孜孜不倦地向牧民宣傳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還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節能減耗,帶領全村牧民積極參與生態保護。

      村民青枚說:“幾十年來,老書記帶領大家巡山、撿垃圾,告訴我們環保生態有多重要,還有一些他和野生動物的故事,我們都非常感動,也懂了保護好家鄉的環境我們才有長久的幸福,我把書記講的都告訴我的孩子,要世世代代守護這個家園”。

      “先鋒”為引領,共護好環境

      8月中旬的一個周末,加吉博洛鎮黨委再次帶領由百余名黨員干部組成的“綠色先鋒隊”,對從玉樹市到治多縣的公路沿途開展集中環境衛生整治。

      今年60歲的普才是一名老黨員,已多次參加活動,他一手拿垃圾袋,一手裝垃圾,干起活來是一點都不含糊,儼然是一個“熟練工”,“這片地方原來塑料垃圾很多,不過隨著我們頻繁開展環;顒,環境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好,基本看不見垃圾的影子了。”老人笑得合不攏嘴。

      頭頂烈日、揮汗如雨,隊員們的熱情不減。從2020年起,他們以一年又一年的身體力行,號召更多群眾不斷參與進來,志愿者隊伍持續壯大。

      巴丁家住加吉博洛鎮珠姆街,是一名大二的學生,暑假從外地回到家里,他想干些有意義的事,就加入了志愿者隊伍,他最喜歡的是向社區居民進行環保知識和綠色生態理念宣講,“通過一次次的宣講讓居民們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由一個人帶動一個家庭再帶動一個社區,越來越多的人行動起來,即使只是做些撿垃圾這類小事,也是生態文明的進步,這讓我覺得很充實。”巴丁說。

      以有力機制,保生態凈美

      2021年下半年起,治多全縣各鄉鎮各部門通過全方位、多層面、密集型的宣傳活動,推動形成“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人人有責”的社會共識。將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范圍,作為各鄉鎮各部門領導班子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嚴格落實縣委縣政府主體責任,以“區域負責+宣傳督導”為原則,明確工作目標、下設“一辦七組”、劃分工作任務,通過黨員帶頭、黨員聯戶、黨員進社區等形式,讓廣大黨員當好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工作的宣傳員、指導員和監督員。

      進一步完善全域無垃圾和禁塑減廢考核標準,設立14項全域無垃圾考核指標和10項禁塑減廢考核指標,嚴格落實“垃圾收集處理+禁用塑料制品”策略,壓實垃圾“戶分類、社保潔、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治理責任,按照“邊推廣邊禁止”的要求,建立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的模式,實現垃圾源頭消納減量的規范化、常態化。立新鄉老黨員塔沙公洋說:“過去我們的環境衛生意識普遍薄弱,經過這段時間的環境衛生整治和教育宣傳,現在我感到大家的環保意識強了,環境也變好了。”

      2022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倡議下,治多縣各級單位部門開展縣域環境衛生整治工作8次;各級黨組織、群眾自發開展撿拾垃圾活動20余次。

      就在一個月前,全縣范圍內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共建綠色家園”公路沿線環境衛生整治活動,以“生態感恩、綠色報國”的實際行動,向黨的生日獻禮。為落實長效機制,鞏固活動成果,確定各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所劃分路段的責任人,此后須每季度組織人員在責任區內開展至少一次環境大整治,并定期監督檢查環境衛生。

      治多縣運用“黨建+生態”的模式,由黨員帶頭踐行生態環保理念,推進長江源頭全域無垃圾整治工作,形成“干部帶頭、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環境保護氛圍。“全力保護長江源頭流域環境潔凈美麗,緊抓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治多縣委組織部部長馬蘭說道。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99久久五月开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