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光伏組件。中廣核新能源青海分公司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錫鐵山,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區,花草樹木生長稀疏,就連它的四周,也都是茫茫的戈壁和干旱的荒原。為了利用好戈壁荒灘的自然能量,中廣核新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以“綠”為進,勇探清潔能源發展“綠色之路”。
2011年9月,新能源控股公司錫鐵山100MW光伏電站在這里拔地而起,是2011年全省首個響應“9·30”號召建成的百兆瓦級光伏電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并網光伏電站,也是中廣核在青藏高原建設的第一個新能源項目。
“項目建設后期時,我來到這里工作,春秋時節,漫天黃沙,風吹石頭跑,盛夏季節,大地如蒸,深冬之時,寒冷得令人畏懼。”在中廣核恒基偉業一期光伏電站負責人都元廷的印象中,平均海拔3100米,寸草不生、荒涼干旱,是人們對這里最直觀的感受。
昔日“荒灘地”搖身變成“綠財富”,變化的背后蘊藏著初期光伏產業建設發展的艱辛歷程。
在老光伏人都元廷的眼中,堅守在錫鐵山光伏電站的八年時光里,他見證到青海光伏產業鏈逐步邁向了迭代更新的“快車道”,新能源建設為雪域高原注入綠色發展新動能,“綠色”蝶變在此起步。
“曾經建設材料短缺,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錫鐵山光伏電站項目建設時需要從國外進口高昂的材料,前前后后花費了兩年的時間,項目才正式完工,按照現在光伏產業的發展情況,三四個月便能建成投用。”都元廷告訴記者,如今,光伏產業逐步實現國產化,發電效率高,技術水平成熟,運維建設成本也在降低。
在追“光”逐“鏈”的過程中,中廣核新能源在青發展十余年,始終將高品質工程、高效率運維、高水平安全作為立身之本。中廣核德令哈“領跑者”光伏電站是海西州“領跑者”基地項目中首個實現全容量并網的項目,獲得青海省“十三五”優秀招商引資項目;中廣核冷湖風電場在2017-2019年度,連續三年被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評定為5A級單位;2021年8月,中廣核冷湖50萬千瓦風光互補項目成功列入國家第一批基地類保障性項目清單,目前各項工作穩步推進,計劃2023年底前投運……
2021年11月,中廣核與省政府簽署了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導下,中廣核新能源青海分公司堅決落實協議內容,統籌推進清潔能源業務發展。截至2022年底,中廣核在青新能源在運裝機容量超120萬千瓦,其中光伏62萬千瓦、風電52.95萬千瓦,槽式光熱發電5萬千瓦;年度可提供清潔電力約23億度,相當于節約105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89萬噸。
透過中廣核新能源在青海的布局發展,讓我們不禁感嘆,為何短短十年的發展,卻能看到新能源行業在青海的另一幅景象和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中廣核新能源青海分公司相關負責人看來,在當地政府產業政策和市場前景的驅動下,新能源產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他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決策部署的深入實施。‘十四五’期間,中廣核新能源將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大在青投資和產業布局力度,并充分發揮產業鏈鏈長優勢,帶動上下游產業鏈落地青海,助力‘青海有青海造、青海有青海用、青海造青海用’。”
多年來,依托豐富的能源資源優勢,新能源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中廣核新能源始終在探尋“變與不變”的堅守,“變”的是新能源行業在創新中不斷摸索發展,“不變”的是企業主動扛起社會責任的初心。
為助推清潔能源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中廣核新能源在國家能源局的部署下,2014年在海南藏族自治州承接無電地區電力建設任務,解決海南州貴南、貴德兩縣1979戶無電戶計10929人的用電問題。建設“金太陽”離網光伏項目,總投資近5億元,專為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州、玉樹藏族自治州無電區提供清潔能源,切實解決當地群眾生活用電難的問題。同時,中廣核新能源積極響應“聯企興村”行動,先后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天峻縣、烏蘭縣、都蘭縣的9個鄉村建立企村結對關系,累計捐助125萬元用于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
中廣核新能源自2009年進駐青海以來,始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建設一個項目、改善一片環境、富裕一方百姓、促進一方和諧”,努力促進新能源建設與環境、生態和諧相融,致力于讓項目所在地的天更藍、水更清,累計在青植樹超5萬余株,多個項目榮獲市縣級水土保持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站在新起點,啟航新征程。高質量發展是可持續發展、是實現綠色生態轉型的發展。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廣核新能源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發展清潔能源、建設美麗中國’的企業使命,計劃在青新增投資超500億元,建設1000萬千瓦清潔能源項目,讓綠色切實成為發展底色,為現代化新青海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