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 / 青新時評

    建設和美鄉村 留住鄉韻鄉愁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秦睿    發布時間:2023-03-20 07:24    編輯:陳郁

      走進如今的青海鄉鎮村落,看到的是山清水秀的風光、干凈的道路、整潔的村容村貌、錯落有致的房屋……自2014年我省啟動“高原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每年確定300個重點村推進住房建設、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農牧民住房安全、飲水安全、出行方便等基本生活條件得到普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更加整潔、美麗、便捷、舒適,農牧區面貌煥然一新。

      美好的村居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省委農村牧區工作會議提出扎實穩妥推進高原和美鄉村建設的要求,從推進農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加快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牧區公共服務便利度到著力塑造內外兼修、和睦美善的鄉村精神風貌做出了許多具體部署,力在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使鄉村環境在全面發展中提檔升級。

      建設高原和美鄉村,要進一步做好統籌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鄉村建設,規劃先行。要立足地方實際、制定科學規劃,尊重鄉村原有風貌防止大拆大建、不搞千村一面,在保留鄉土特征、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基礎上提升鄉村風貌,保護好傳統村落和特色民居,傳承好歷史記憶。鄉村基礎設施是事關群眾生產生活和推進鄉村振興的基本條件,要瞄準農村牧區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緊盯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統籌抓好房屋、道路、供水、能源、通訊等建設,讓農村具備更好生產生活條件,夯實鄉村建設的基礎。

      建設高原和美鄉村,要進一步改善鄉村人居環境。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要針對鄉村人居環境與群眾期待之間還存在的差距,接續推進農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因地制宜持續加大農牧區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加強農村公共衛生、污水垃圾處理、農戶改廁、河湖污染防治等工作,讓農牧區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更加美好。改善鄉村人居環境,還要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必須讓農牧民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中來,提升環境衛生觀念,鄉村環境才有可能得以徹底改善。

      建設高原和美鄉村,要進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務。當前我省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充分不均衡、城鄉公共服務融合程度不深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針對農牧區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健全、供給水平仍相對較弱的現狀,要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時效,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加快養老、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建設,不斷滿足農牧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廣大農牧民群眾舒心生活、安心生產。

      建設高原和美鄉村,要進一步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產業興旺,農牧區才會煥發生機,才能不斷滿足農牧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設高原和美鄉村,不僅要宜居,還要宜業,要依靠現有的資源、要素條件,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項目,加快建設以特色產業和生態環境為主導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培育農牧區產業發展新動能,帶動更多農牧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促進農村勞動力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

      建設高原和美鄉村,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要讓農牧區在積極向上的文明風尚和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中呈現鄉土之美、人文之美。要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創新鄉村治理抓手載體,推廣應用好的創新經驗,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推動鄉鎮賦權擴能、力量整合,讓農村牧區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要加強農牧區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創建,不斷夯實黨在民族地區的執政基礎;要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創新用好村規民約,弘揚敦親睦鄰、守望相助、誠信重禮的鄉風民風。

      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讓我們繪就外在美和內在美相輔相成的高原和美鄉村新畫卷,留住鄉韻鄉愁,增進農牧民福祉、不斷提高農牧民生活品質。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99久久五月开心网